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**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,濒临万里长江,是**5A级旅游景区,江南三大名楼之一,自古享有天下江山**楼和天下绝景之称,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,与晴川阁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。
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,历代屡毁屡建,现楼为1981年重建,以清代\”同治楼\”为原型设计。
楼址仍在蛇山头。
主楼高49米,共五层,攒尖顶,层层飞檐,四望如一。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,形如黄鹤,展翅欲飞。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,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。
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,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,表现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;三层设夹层回廊,陈列有关诗词书画;二、三、四层外有四面回廊,可供游人远眺;五层为瞭望厅,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。
楼外铸铜黄鹤造型、胜像宝塔、牌坊、轩廊、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,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。
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,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。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,以及前**传至今的诗词、文赋、楹联、匾额、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,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。
扩展资料:
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,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,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。这一组建筑,交相辉映,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。黄鹤楼的建筑特色,是各层大小屋顶,交错重叠,翘角飞举,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。
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,云纹、花草、龙凤为陪衬的图案。
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、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。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,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、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、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。
登黄鹤楼,不仅仅获得愉快,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,从而使心灵净化。
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长江南岸,相传也始建于三国,唐时名声始盛,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\”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\”诗句。黄鹤楼建在城台上,台下绿树成荫,远望烟波黄鹤楼浩渺。
**主楼两层,平面方形,下层左右伸出,前后出廊屋与配楼相通。
全体屋顶错落,翼角嶙峋,气势雄壮。宋之后,黄鹤楼曾屡毁屡建,清同治七年(1868)重建,但只存在了十几年。现仅留当时楼貌照片,已不是宋画在高台上丛建多座建筑,而取集中式平面,高踞在城垣之上,平面为折角十字,外观高三层,内部实为九层。下、中二檐有12个高高翘起的屋角,总高32米。
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.7米蛇山顶,以清代“同治楼”为原型设计。楼高5层,总高度51.4米,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。72根圆柱拔地而起,雄浑稳健;60个翘角凌空舒展,恰似黄鹤腾飞。
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**琉璃瓦覆盖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黄鹤楼色彩绚丽,雄奇多姿。
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。
黄鹤楼,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,地处蛇山之巅,濒临万里长江,为武汉市地标建筑;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(223年),历代屡加重修,现存建筑以清代“同治楼”为原型设计,重建于1985年;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《黄鹤楼》一诗而名扬四海。
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、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,通高51.4米,底层边宽30米,顶层边宽18米,飞檐五层,攒尖楼顶,顶覆金色琉璃瓦,由72根圆柱支撑,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,整楼形如黄鹤,展翅欲飞。
所获荣誉
1987年11月28日,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,**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。
1991年,**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“**旅游胜地四十佳”称号。
2007年,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**AAAAA级旅游景区。
2008年9月,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*****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**重点公园。
2022年8月,入选首届“湖北最美取景地TOP10”。
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**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。黄鹤楼是**5A级旅游景区,江南三大名楼之一,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。
黄鹤楼在三国时期是军事楼,后演变成为观赏楼,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如《黄鹤楼》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等,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。
扩展资料:黄鹤楼**层大厅的正面墙壁,是一幅表现“白云黄鹤”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。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、**诗词的景印本,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**品。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,在布局、装饰、陈列上都各有特色。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,各朝皆不相同,但都显得高古雄浑,极富个性。
与岳阳楼、滕王阁相比,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,谓之“四面八方”。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。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,形如黄鹤,展翅欲飞。
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,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。
黄鹤楼在湖北省。
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**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,为**5A级旅游景区,享有天下江山**楼、天下绝景之称。
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,与晴川阁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。
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.7米的蛇山顶,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。楼高5层,总高度51.4米,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。
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,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,屋面用10多万块**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。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、胜像宝塔、牌坊、轩廊、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,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。
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、象宝塔、碑廊、山门等建筑。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,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、气质、神韵。
名称来历:
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,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,后人念鹄为鹤。
以讹传讹,口口相证遂成事实。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盛行神仙之说,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**发展的背景下形成。
跨鹤之仙的传说,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。他的《述异记》中的驾鹤之宾,后被鲁迅辑录在《古**钩沉》里。
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,据传说,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。
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,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,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。从此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过了十年,道士复来,取笛吹奏,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。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,便在其地起楼,取名黄鹤楼。